“挑战杯”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至今已成功举办十七届。竞赛创办以来,始终坚持“崇尚科学、追求真知、勤奋学习、锐意创新、迎接挑战”的宗旨,在推动广大高校学生参与学术科技实践、发现和培养创新型人才、深化高校素质教育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,集中展示了高校的育人成果,体现了鲜明的导向性、示范性和群众性,在高校和社会上产生了广泛、良好的影响。
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全国科技创新大会、全国教育大会重要讲话精神,坚持“弘扬创新精神,培育符合创新发展要求的人才队伍”的定位。同时,为做好第十八届“挑战杯”上海市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选拔赛的组织参赛工作,在院内培育具有竞争力的优秀科创项目,院团委将组织开展第十八届“挑战杯”上海市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院内选拔赛。现将竞赛有关事项通知如下:
一、大赛宗旨
崇尚科学、追求真知、勤奋学习、锐意创新、迎接挑战
二、参赛对象
凡在2023年6月1日以前正式注册的全日制非成人教育的各类高等院校的在校本科生、硕士研究生(不含在职研究生)都可申报作品参赛。每位参赛学生只允许参加1个作品团队,
三、作品类别
参赛作品分为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、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、科技发明制作三大类。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作者限本科生。哲学社会科学类支持围绕发展成就、文明文化、美丽中国、民生福祉、中国之治和战疫行动等6个组别形成社会调查报告,也可以按照哲学、经济、社会、法律、教育、管理6个学科报送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。科技发明制作类分成A、B两类:A类指科技含量较高、制作投入较大的作品;B类指投入较少,且为生产技术或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小发明、小制作。
四、作品要求
1. 申报参赛的作品必须是2023年6月1日前两年内完成的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或社会实践活动成果。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(论文)、学年论文和学位论文、国际竞赛上获奖的作品、获国家级奖励的成果(含本竞赛主办单位参与举办的其他全国性竞赛的获奖作品)等均不在申报范围之列。
2. 参赛作品可分为个人作品和集体作品。申报个人作品的,申报者必须是承担申报作品60%以上的研究工作,作品鉴定证书、专利证书及发表的有关作品上的署名均应为第一作者,合作不得超过2人;凡作者超过3人的项目或者不超过3人,但无法区分第一作者的项目,均须申报集体作品。凡有合作者的个人作品或集体作品,均按学历最高的作者划分至本专科生或硕士研究生类进行评审。
五、竞赛日程与安排
1.竞赛报名:各参赛团队将竞赛作品报名表及汇总表(电子版、一式一份)于2022年9月15日前发送至:njchuangxie@163.com邮箱,盖章和签字处均可先空着。文件命名方式:项目名称+队长姓名+联系方式。
2.赛事培训:2022年9月15日-2022年10月15日,学院将邀请相关专家和往年获奖团队为参赛团队进行系列赛事培训。
3.作品报送:在赛事培训的基础上,各参赛团队打磨竞赛作品,并于2022年10月30日前将完善好的竞赛作品报名表及汇总表(电子版、一式一份)发送至:njchuangxie@163.com邮箱,盖章和签字处均可先空着。文件命名方式:项目名称+队长姓名+联系方式。
4.作品评审:2022年11月学院将聘请有关专家评定出具有较高学术理论水平、实际应用价值和创新意义的优秀作品,投入培育经费,予以支持,并报送至学校参加“挑战杯”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。
六、大赛奖励和学分
1.此次比赛得到安徽康迪纳电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“康迪纳-东楼”奖学金的支持,排名前三的项目团队给予一定物质奖励:第一名:5000元/团队;第二名:3000元/团队;第三名:1000元/团队。
备注:院内选拔赛只确定推荐参加校级竞赛的项目名单,不做奖项评选,所有项目的排名由项目取得的最好成绩和最高奖项排序确定,此次项目可推荐至最高参赛层级为国家级。如在评选中项目取得的最终成绩无法区分名次,则由前一层级的比赛确定。比如,两个项目均获得国家级一等奖且无法区分名次,则由市级决赛时的排序确定。
2.获奖团队的所有成员,可根据《上海电力大学本科生创新创业类学分认定细则(试行)》(上电教〔2020〕84号)(详见附件4)相关要求,按照认定程序申请获得相应数量的创新创业类学分。
七、联系人
周长长:17321079021;蒋孟庭:15185166879。
共青团9001cc金沙以诚为本委员会
2022年7月12日
附件1:“挑战杯”上海市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.docx
附件2.3:作品申报书(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类).doc
附件3:第十八届“挑战杯”上海市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院内选拔赛作品汇总表.xlsx
附件4:上海电力大学本科生创新创业类学分认定细则https://jwc.shiep.edu.cn/44/88/c4710a214152/page.psp